春節長假結束啦,你的假期過得愉快嗎?
愛采購平臺分析您是否在一邊收心,一邊還在家里和工作的事件上忙里忙外。
忙亂中的我們,總是依據下列各種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
1)先做喜歡做的事,然后再做不喜歡做的事。
2)先做熟悉的事,然后再做不熟悉的事。
3)先做容易做的事,然后再做難做的事。
4)先做只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然后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
5)先處理資料齊全的事,再處理資料不齊全的事。
6)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再做未經排定時間的事。
7)先做經過籌劃的事,然后再做未經籌劃的事。
8)先做別人的事,然后再做自己的事。
9)先做緊迫的事,然后再做不緊迫的事。
10)先做有趣的事,然后再做枯燥的事。
11)先做易于完成的事或易于告一段落的事,然后再做難以完成的整件事或難以告一段落的事。
12)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系的人所拜托的事,然后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系的人所拜托的事。
13)先做已發生的事,然后做未發生的事。
顯然,上述各種準則,都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
對于這個問題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
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是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愈不重要,它們愈應延后處理。
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如果能干完,那是神,不是人,對嗎?
豐采網競價要講什么呢,先講講雜事帶給我們的焦慮感有多強烈!
一位我特別喜歡的葉武斌老師在《高能要事》中提到:“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很多“未完成事件”,但是我們人生的價值和成就不取決于能做多少事,而在于把重要的事首先可以做完,并做到極致。”我深以為然。
在去年9月份,我進入了一個線下課的課堂,其中一個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
舒緩的音樂響起,15分鐘倒計時,手機開啟飛行模式,300人的課堂寂靜無聲,大家開始搜集、清空大腦里大大小小、瑣瑣碎碎的事,列入表格,我竟然列了58件未完成事件。
列完那一刻,盡管什么都沒處理,但內心像個剛倒完水的玻璃杯,晶瑩剔透,驟然輕松了許多,原來焦慮感來源于此。
以上雜事,如何排程(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呢?
上面隨便列下,27件事,如何快速把它們一件件處理掉呢?
按照事件的輕重緩急程度,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為A、B、C三類:
A類事件是我們確定必須由自己親自執行的重要事件,往往計劃內已經安排。
B類事件是突發的緊急狀況,往往計劃外:
C類事件是對我們產生內外部干擾,但又不那么重要或緊急的事件。
處理以上事件,有4個方案:
第一、完成它;第二、委托別人完成;第三、推遲它、擱置以后再說;第四、刪除它。
1. A類/B類事件:緊急重要事件,比如賬戶充值、政策類原因需要緊急調整賬戶、消費突降或突升等。(DO)
2. A類事件:固定日程的事件,比如開會。(DO)
3. A類/B類事件:常規工作,比如溝通工具檢查、站點檢查、著陸頁檢查、查看賬戶狀態等,屬于重要但不緊急事件。(DO)
4. A類/B類事件:昨日賬戶基本表現,比如消費、點擊等。(DO)
5. A類事件:其他各種事項根據本周或本月的核心目標來依次排序。比如:實現某些環節的數值指標。(DO)
比如突然冒出來的念頭或雜事(C類事件),可以花幾秒鐘,紙筆迅速記錄下來,馬上回到A類事件;
還有同事突然有急事找你(B類事件),迅速處理完,回到A類事件,如果并不是那么緊急(C類事件),記錄下來,推遲處理,回到A類事件;
如果是爸爸突然打來的電話(B類事件),接完電話,迅速回到A類事件。
一般情況下,你覺得超級麻煩、費心的機械性事件,一定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比如制作報表,基本能委托(Delegate)競價的智能系統來完成。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有4點:
1. (Delegate)部分工作是可以委托的,比如實時關注消費、同事讓幫忙看下報表問題等。
2. (Delay) 部分工作是可以推遲的,比如跟合作組的對接,如設計、文案、程序等等。
3. (Delete) 部分工作如跟周目標無關,暫時表現穩定,可以不做的,比如撰寫創意等。
關于A類事件的重要性:
1)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捍衛住A類事件的絕對重要地位,從而導致B類事件喧賓奪主,然后造成ABC三類事件的執行關系混亂。
往往,B類事件沒那么緊急,但緊急事件導致了焦慮心態,迫使自己去打亂計劃內的A類事件,先去處理B類事件。從而導致越多越多的B類事件。也可能僅僅因為B類更喜歡做,興致勃勃地去干了。
當然自控力不足,受外界無關app通知和微信所干擾,漫無目的東看西看,也導致我們該干的沒干,越來越忙,越來越多地加班加點。
2)把持住一個重要原則:只要不是死人、救火、破產就不管它。天塌不下來,你不用聽到電話就接,不用信息一來就回,不用守著app等通知,不用24小時每分每秒關注微信并及時回應,不用看自己朋友圈有多少人點贊,多少人評論。
(最近關閉朋友圈后,發現時間真的可以多出來很多,有更多時間學習、更多時間專注要事、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我們完全可以推遲任何事,注意力聚焦當下要完成的A類事件。)
再說下目標,這是個永遠的命題。
80%的事件都是可控的,A類事件也一定是可以完成的,最重要在于你有沒有明確的目標,你有多想完成目標,想完成目標的欲望越強烈你越會自律和自控!
所以,可以先設定一個月或90天的小目標,比如賬戶完成多少對話量,為這個目標,需要對賬戶、著陸頁、搜索詞、關鍵詞等做哪些工作,需要用到上級、下級、合作組哪些資源,然后分解到每周、每天,這樣每天的A類事件就明確和具體了,最后聚焦A類事件,天不塌下來就完成它。
最后分享一個彩蛋,關于決定性瞬間
以上說的事件和時間管理,你可能在某些地方聽過、看過、了解過,如果這次看了,你真的去做了,那么這幾分鐘的瀏覽,讓你覺察到自我,并能去執行,這就是你重要的決定性瞬間。
作家王瀟,在她講的書《十個一生》中提到,有時候只需要明白一個點,它就會蛻變你。有時候,了悟并不是漸進的,而是突然的,在半秒鐘內,你從此就會變成一個截然不同的人。但愿,在過往和以后的歲月里,你擁有1個或多個重要的決定性瞬間。
愛采購加油包覺得本文能幫助到你,我會非常高興,祝你的賬戶越做越棒!感恩讀到文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