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MO成長營有個熱門的討論:“如何做大客戶營銷?”
豐采網認為當下提出這個問題也許有普遍性。
中小企業面臨壓力,“節流”后就暫緩或擱置了采購。不少公司不得不把業務重點放到服務好現有尚有家底的大客戶,以及開發隱形新貴身上。
而市場部門過去很多年的定位都是“空軍”,主戰場是中小客戶為主的市場(mass market)。
大客戶一早就被銷售圈定,市場部門碰不得。只能配合做產品手冊、組織活動、準備禮品等支持工作。
疫情這幾年市場人的處境更雪上加霜,線下活動辦不了,品牌預算又縮減...
壓力下,銷售開始質疑市場部門的價值。甚至從“市場部能做什么”進一步升級成為“市場部還能做什么?”
不過,我們也發現一些新變化,比如:
1. 銷售陌生拜訪、靠關系不一定能敲開客戶的門了。客戶喜歡在接觸供應商之前先研究相關資料,很多時候比廠家懂得還多。
2. 行業賽道轉換,新獨角獸層出不窮,大客戶名單時時在變。
3. 大客戶決策層越來越年輕,視野越來越開闊,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心。
這樣看來,市場部門正好可以在產品/案例內容、市場洞察、社交溝通、創意活動等方面發揮優勢。
今天百度愛采購競價來說說新環境下的大客戶營銷。(每家公司的客戶情況千差萬別,以下內容也許不具備普遍性,以下的內容僅僅提供多一個思路,希望帶來一點點啟發。)
第一點:對于大客戶的洞察
成熟企業的定義大客戶和初創企業的肯定有差別。行業不同、產品不同,目標的大客戶也可大可小。
有的公司按照“客單價”來定義(過去和現在的采購金額),有的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營業額定義(比如年收入20億以上)…
因此我們需要先定義下大客戶的范圍。
普遍來說,就是那些采購流程比較復雜、采購的金額比較大、銷售直接跟進、客戶要求測試及招投標的企業。
不過,時代發展是日新月異,新的企業新的機會層出不窮,目標大客戶早就不是幾年不變的。
比如說有些企業發展很快,一不小心就能帶來個大單。
很多年前一家互聯網門戶企業,雖然名氣很大,但每年沒有什么采購。
但是有一天,這家企業因為代理某一款海外熱門游戲需要大量采購服務器,銷售突然就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到了,樂開了花。
后來公司迅速調整了策略,認為要及早發現這些潛力股,畢竟說不定運氣哪一天就落到了競爭對手身上。一定要及早做好準備,主動出擊。
而搜索潛在新客戶的工作是市場部擅長的,正好可以發揮洞察和分析能力。
及時了解行業發展態勢,掃描哪里有潛在的大客戶,客戶的需求是怎樣...同時關注老客戶有哪些創新業務..
看到這,很多人會嘀咕,這些事不是銷售或者銷售經理應該做的嗎?
實際上,愛采購認為市場人的視野會更開闊。可以通過數據分析、輿情監控,定期的媒體溝通等獲取更多、更廣泛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觀點。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市場人正好可以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客戶以及需求,對內容生產、營銷策劃都非常有幫助。
第二點:開拓潛在大客戶
找到目標客戶的下一步就是如何和銷售一起,接觸到這些潛在客戶,變成現金牛。
前面提到,客戶喜歡主動找信息,也喜歡新的觸達方式。市場部門至少可以做下面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讓公司以及產品信息被方便、準確找到。比如關鍵詞的投放、官網維護、在各種技術論壇專業媒體上發聲、適當的公關報道等。
第二,展現高質量的內容。版面設計美觀大氣、內容要有料、有趣,更要邏輯清晰、盡量具體。如果有白皮書、場景方案或者案例,更是要經得起推敲,不能糊弄事兒。
第三,假如客戶有興趣,做初步的互動。也可以通過協會、第三方媒體等組織活動,與客戶建立初步信任,方便銷售后續跟進。
當市場人做好前面的鋪墊,銷售再去拜訪,效率自然會高不少。
第三點:建立可靠可信的品牌形象
客戶除了了解企業產品之外,也會對資質有要求。比如大品牌、上市公司、有背書的企業會被優先考慮。
我們稍微對大客戶的心理做深入一點的分析就知道,他們的決策復雜,流程長,采購金額大,因此對風險格外重視。
比如花了這么多錢采購的產品到底能解決業務問題嗎?有沒有什么風險?(比如IT行業的大災難宕機、數據丟失..)?投入產出能不能衡量?會不會因為采購失誤丟了自己的工作?
市場部門想要幫上忙,要在建立客戶采購信心上下功夫。
比如是不是技術有領先性、穩定性、可靠性?產品能帶給客戶的價值能不能說清楚?案例是不是有說服力?
國際巨頭們都喜歡在機場投入廣告牌,內容大多是“某某公司選擇XX”,其實就是這個套路,讓更多決策人能夠信任這家公司的實力。
市場部門可以通過宣傳產品技術趨勢,優秀案例提升技術/產品/服務的領袖心智(thought leadership)。
比如IBM在給大客戶推薦智慧地球的理念時,運用全球幾個有說服力的案例,比如瑞典斯特哥爾摩的智慧交通、紐約哈德遜河的治理..
這些案例對于啟發客戶思維,擴展視野非常有幫助,IBM的引領科技進步的形象也深入人心。逐漸也有政府和企業客戶認可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采購IBM的產品和服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品牌的打造是大客戶營銷重要的任務,需要持續重視與投入。
第四點: 支持銷售,做好內容
但當下的形勢下,如果想在短期能幫到銷售,市場人還能做什么?
我們常用的方法是和銷售一起做客戶活動,如果是針對CEO的有私董會,如果是高管,那么有走進某某企業的參觀活動;邀請名人參加的高峰論壇…
這段時間可以看看銷售有沒有什么需要市場部門幫忙的,比如客戶關懷,競爭對手分析...
還有就是在內容上下功夫,比如過去的案例是否可以整理優化,更有說服力?產品的使用場景是不是可以說得更清楚?能不能對行業發展有更好的觀點?..
第五點:有專屬感的大客戶活動
有人會說,我們現在可以做社群運營呀?
競價愛采購的建議是根據客戶的角色用不同的方式。如果是技術人員,類似BBS的社區、討論群也許可以。
但如果是決策者,盡量不要搞微信群。真正的大客戶需要的是專屬的服務,如果是溝通,也希望和比自己段位高的人交流,但高手一般又不喜歡在社群說話…這些心理設身處地想想,很微妙。
對于大部分大客戶而言,最怕的就是沒有被有差別對待。比如邀請參加一些不太知名的公司的大型活動(就是幾百人坐在一起聽的大會),確實參與積極性不高。
大客戶就算不是端著架子,心理上的優越感還是有的。所以我們做市場部門,如果不能幫上忙,就千萬別起反作用。
在策劃線上線下活動的時候,需要有服務VIP的視角,哪些是他們愿意參加的?
難度自然是很大,必須對客戶很了解。
這是我們不少市場人的硬傷,也是銷售也不太敢讓市場人直接面對客戶的原因。可以通過組織一些小型活動作為起點,開始深入了解客戶。
愛采購見過不少小型的閉門會議,邀請行業專家分享趨勢洞察的活動效果還是不錯的,大家可以試試。
說到這,大家也會發現大客戶營銷也沒有那么難。
最重要的還是多了解客戶、多了解業務(這些說太多次了,具體方法也不再贅述了),其次是要在內容上下功夫,做好產品介紹和案例,最后是支持銷售,多關注VIP客戶的感受。
共勉。